離開香港投行的藝術
如果公司在您離職時,向您發出標題包含「謝謝」的告別通告,即代表您的過往表現相當不錯。
不到三年便卸任 Jefferies 香港亞洲業務主席一職的 Jonathan Slone 便有收到這樣的通知。Slone 就與自己旗下所有優秀的初級銀行家一樣,將會離開並加入私募股權公司,不同的是他會親自建立自己的私募股權基金,而不是加入其他人旗下。
他的上司亦有衷心祝福。「請和我們一起祝愿 Jonathan 能在接下來的創業挑戰中保持順利,並繼續取得成功。」Rich Handler 和 Brian Friedman 在某份 eFinancialCareers 曾看到的通告中如此表示。為了進一步強調 Slone 有多麼優秀,Jefferies 還表示將來會考慮與 Slone 一起投資。Jefferies 並未正式離職,但已獲授予公司高級顧問的頭銜。
Slone 於 2019 年才從 CLSA 轉投 Jefferies,出任該銀行的亞洲業務主席一職,而他轉投 Jefferies 此舉比其職銜更值得大家留意。他證明了自己吸引人才的能力,並成功從 CLSA 吸引了大約 50 名銀行家和交易員加入 Jefferies,為公司的發展帶來了不少幫助。
「Jonathan 在聚集人才方面發揮出不可或缺的作用,對此我們深表感謝。在短短三年內,我們已在亞太地區的核心市場看到極具意義的收入和市場份額增長。」通告如此表示。在現金股票強勁表現的推動下,該銀行在 2020 年的亞太地區收入創下歷史新高。
Jefferies 擁有頂級可轉換債券的特許經營權,同時亦已加強本身的在港交易業務,而其研究業務亦已涵蓋亞太地區的 800 多家公司。Jefferies 表示,公司亦擁有「該地區其中一個頂級醫療保健投資銀行的特許經營權,目前正迅速獲得技術、消費和工業領域的份額。」
Jefferies 的領導者
大部分大銀行都會避免 Slone 所促成的那種大型「團隊升遷」,但 Jefferies 卻選擇繼續大量招聘,以作為快速擴張的方法,同時干擾競爭對手。今年 3 月,該行就從瑞士信貸的金融機構集團 (FIG) 聘請了一批銀行家,而當時該行正因 Archegos 倒閉而蒙受 55 億美元的損失。相關團隊中包括兩名銀行家,現已成為 Jefferies 亞洲團隊的其中一員。
Jefferies 特別喜歡「吹笛手」招聘策略,透過聘請一位具有領袖魅力的資深銀行家,再讓他帶來整個團隊。自 2007 年該行從 UBS 聘請了美國醫療保健銀行家 Ben Lorello 以來,一直都有使用這個策略,並取得良好效果。Lorello 在今年退休之前一直擔任 Jefferies 投資銀行業務的環球主管,並帶來了一個多達 50 人的團隊。
不過,問題是當這個領頭人物離開時,又會發生什麼事呢。Lorello 的離職幾乎沒有帶來影響,而同樣 Jefferies 似乎已成功整合 CLSA 團隊,效果相當不錯。眾所周知,Jefferies 會獎勵為銀行帶來業務的銀行家,並經常會預付現金獎金,可能這種做法亦有所幫助。
Jefferies 亦會繼續在 Slone 離開的情況下積極擴充。這間公司在金融危機之後才首次在亞洲展開大規模擴張,隨後在 2015 年決定裁員。其後在 2016 年因 Barclays 決定結束其亞洲現金股票銷售和研究業務,而再次引發公司重新進入擴張模式。之後,Slone 和從 CLSA 挖角便令 Jefferies 的市場佔有率再次上升。
Jefferies 似乎已為後 Slone 時代帶來了強力的候補。2020 年 1 月,Jefferies 聘請了來自德意志銀行 Murray Wilson 出任總裁一職;上個月,它聘請了 Chris Laskowski 來領導其亞洲投資銀行部門。Laskowski 在私人股本和風險投資公司 MSA Capital 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亦決定加入 Jeffereies。在此之前,Laskowski 在花旗集團工作了 23 年,過去十年在香港擔任跨國公司、本地企業和金融機構的企業和投資銀行業務負責人。
Laskowki 將會面臨挑戰,務求將 Jeffereies 提升至全新水平,並將其打造成企業融資領域的一股新勢力。根據 Dealogic 的數據顯示,Jefferies 在美國投資銀行業務中排名第八,在英國方面排名第五,但今年迄今為止並未躋身中國前 10 強之列。
Photo by Tiffany Chan on Unsplash